中原股份有限公司
江南阳明
1898年6月21日,中英在北京签订了《豫丰公司与福公司议定河南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产章程》,议定英商福公司进入焦作,开采“怀庆左右、黄河以北诸山各矿”,得利以35%报效朝廷,60年后产业全数归华。
为了与当时河南最大的外资企业——英国福公司抗衡,1911年焦作当地小土窑联合起来,组织了中州、豫泰、明德三个中方煤炭公司,后在袁世凯的多次过问和协商下,又在1914年8月8日合并组建中原公司,资本总额约100万元,其后又有河南省公股加入100万元、招添新股100万元,总计资本约300余万元。
中原公司的成立,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发展的典型路线。当年中原公司产煤达20万吨,直逼福公司25万吨的生产指标。由于英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福公司面临资金断链、产量下降等诸多问题。为避免中原公司和福公司长期斗争、两败俱伤,中方外交部提出共组福中总公司的建议,遂被双方积极采纳。1915年6月1日,福公司与中原公司合并,在焦作成立福中总公司,资本100万元,各占一半,联合经营河南煤产的运销,成为河南最早的大型中外合资企业,但实际上福公司和中原公司在经营上还是各自为政、财务独立。由于福、中双方实行分采合销,营业无相互抵触之虞,故产煤日旺,销路大开,煤炭远销南自长江流域,北达京津一带,总公司的煤炭经理处布局在道清、京汉、陇海铁路沿线200多个地方。
1933年6月,在国民政府干预下,中原公司、福公司依照中国相关法律,在焦作成立了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中原公司称第一矿厂,福公司称第二矿厂,董事长和总经理均由中方人士担任,福公司方面的代表担任副总经理,职工人数10200人,约占当时河南省煤矿职工总数的一半。1937年抗战爆发后,该矿设备与技术人员由孙越崎主持均内迁重庆等地,先后投资于四川境内的天府、嘉阳、威远、石燕等煤矿,不仅发展了四川的煤炭工业,而且有力地支援了全民族的抗战事业。1952年公司办事处清理结束。
王敬芳(1876-1933年),字抟沙,河南巩县人,中国民间自办新学创始人,著名教育家、政治家,近代“四大豫人”之一。其为医学世家,但因幼年失去父母而未继承祖业,由其嫂抚养。1902年成为举人,目睹清政府的腐败,屡受列强欺凌而立志通过创办实业、参与政治革新等方式来救国救民。1905年留学日本,但因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而退学回国,1906年与秋瑾、姚宏业、于右任等在上海筹办中国公学。后任河南学务公所豫西议董。不久辞职回乡,兴办新学,先后创办巩县高等小学堂、强华女校、黑石关县立中等农桑学堂等。1915年返豫,成立中原煤矿公司。1916年创办抟沙小学。1917年与胡石青创办《新中州报》。1919年又任中国公学校长。1920年将中国公学所办的商科改办为大学。1922年任中州大学(现河南大学)董事,又任陕西宣抚使,与陕西督军冯玉祥合作,实施善政,建树颇多。1929年,因蒋介石任命翁文源接任中原公司经理而离职寓居北平,1933年病逝。 | 胡汝麟(1881-1942年),字石青,河南通许县人。清末秀才,著名教育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京师大学堂肄业后返豫,任河南高等学堂教务长,兼河南省咨议局书记长。1912年底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1913年任梁启超为首的民主党河南支部常务干事。1909至1915年河南发生矿案,以矿务会副会长身份兼民绅代表,促成福中总公司的成立。1917年与王抟沙创办《新中州报》。梁启超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时,任全国烟酒专卖局总办,教育部次长。后历任吴淞中国公学、华北大学等校校长。1921年至1923年出国游历亚、欧、美、非四大洲的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著有《乐臣楼日记》、《三十八国游记》。1938年经刘峙保举为国民参政员,出席在武汉召开的第一届国民参政会。抗战时任国民党政府参政院参政员,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河南大学、华北大学、东北大学教授。1941年病逝于重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