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通行宝钞记

2014/10/25 2:43:39

至 元 通 行 宝 钞 记


(镇海) 蔡小军



     

1259年大蒙古国蒙哥大汗去世,次年其幼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选立为大汗,而孛儿只斤 · 忽必烈(成吉思汗之孙,拖雷第四子,蒙哥之大弟)则在开平拥兵自立,亦称蒙古帝国可汗,立年号“中统”。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召开宗王会议,正式确立为大汗地位,迁都大都(北京),改年号为至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国号为“大元”,正式登基称帝。


      中统元年(1260年)7月,忽必烈发行以丝为本的“中统元宝交钞”,与银钱并用。后因战争等因素,中统元宝交钞一度滥发,贬值不已。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忽必烈为实行币制革,发行“至元通行宝钞” ,并由尚书省颁行《至元宝钞通行条例》,规定至元钞仍以银为本,2贯合银1两,20贯合黄金1两;同时规定至元钞1时规定至元钞1贯当中统钞5贯,中统钞不再印造,逐渐加以收回,但已发行者准与至元钞同时行用。


至元钞发行的第一年,为数即在100万锭以上,按每锭50两,就相当于1亿贯以上。其后,随着军事费用的不断增加,钞又逐年滥发,致使市面物价飞腾,人民苦不堪言。


到了22年后的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又实行币制改革,发行至大银钞,自一厘至二两共分13等,银钞每两合至元钞5贯,恢复铸造使用铜钱,限期收回中统钞。但不到一年,仁宗即位,废罢至大银钞和铜钱,恢复印造中统钞和至元钞,并一直使用到元末。


元朝末代皇帝惠宗至正十一年(1350年),丞相脱脱再行改革,宣布印造新的中统交钞,规定新中统钞每贯当至元钞贰贯。这种愈加混乱的货币制度,实可谓饮鸠止渴,非但不能从根本上挽救经济,而且变成只能通过滥发来作为支持军费的手段,所以很快就随着元朝的灭亡而崩溃。


关于至元通行宝钞的种类,据《元史 · 食货志》载共分十一等,即伍文、拾文、贰拾文、叁拾文、伍拾文、壹伯文、贰伯文、叁伯文、伍伯文、壹贯、贰贯。这种古代钞票,是中国纸币的精华,除贰贯面额偶尔能被极个别收藏家所搜集到外,而其余面额几乎都是博物馆级的典藏。


在元朝灭亡后,当时人民对蒙古统治者的暴政都痛恨不已,所以对元代钞票也大都彻底毁弃,这是目前存世罕见的主因之一。从实物的发现地而论,同样也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我们从近代的出土及发现地来看,元代纸币主要出现于内蒙、山西、宁夏等西北地区,而在中原地区、江南及南方等地则很少有被发现。


就至元通行宝钞的实物而言,由于年代久远,如今已是鱼目混珠,真假混淆。此钞在元代之时,即以被大量伪造,甚至猖獗成风。据《元典章》二〇《户部》卷之六《钞法 · 伪钞》记:大德七年(1303年)12月在杭州等路的犯罪案件中,印造伪钞的就有88起,共有274人。大量的伪造案例,也在诸史料中被广泛提及。


到了清代中晚期以后,收藏风气盛行,坊间便逐渐出现了针对收藏者的作假,所以今天的实物很多都不能排除是清代及民国时期所伪造的赝品,当然如今也出现有新的伪造。中国古代钞票博大精深,但这里面的水则更深、更混,借此我希望真正热爱纸币的收藏者们需要以谨小慎微的态度来看待和认识古钞。


纸币,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而元代纸币的意义则在于真正影响和融入了世界,通过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 波罗的游记将元代纸币的细细描述,引起了欧洲人的注意,从此也逐步被西方所借鉴和模仿。










关于阳明联系我们拍品征集诚聘英才拍卖规则帮助中心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上海阳明拍卖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 021-63308060 (工作日 9:30-18:00)    沪ICP备14040631号-1
COPYRIGHT © 2014 YANGMINGAUCTIO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