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银行在天津 钞票忆乡情

2014/11/7 11:35:38

汇 丰 银 行 在 天 津


镇海 · 蔡小军


 天津是北京的门户,也是华北的重要商埠。自1860年成为通商口岸以来,各国列强纷纷在此设立租界,成为北方开放前沿和近代洋务运动基地。天津的崛起,很快就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贸易与金融中心。


 汇丰银行设立天津分行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接近清帝国的首都”,因为北京还不是开放口岸,不允许外国人居住和经商(后在天津分行的努力下,汇丰银行于1885年成立北京分行)。当时的汇丰银行已经与清政府发生借款关系,它希望能够直接与帝国的中央政府及官员经常保持接触,希望参与清政府的借款,以及贷款给中国的铁路和工业建设项目,以获取丰厚利润。



 1881年,天津分行正式开业,行址初设天津海关对面,后随业务拓展,至1923年在英租界中街购得高林洋行地皮一块,重建行楼,耗资过百万。1925年新楼建成,并对外营业。


 汇丰进入天津,主要得益于它的股东沙逊洋行。沙逊洋行早已创建了以天津为中心的华北洋货推销网和土货收购网,甚至更成为某些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垄断者,在当地极富势力。天津汇丰银行在沙逊洋行的帮助下,很快站稳了脚跟。




天津汇丰银行大楼


 其次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也为天津汇丰银行立下了汗马功劳,那就是天津分行的第一任买办吴懋鼎。吴懋鼎是安徽人,与李鸿章是同乡,在李鸿章的保荐下,已获得直隶候补道的官衔,也充当淮军银钱所总办,与各级官吏都保持有良好关系。有了这样一位人物和已经铺设好的关系网,汇丰银行得到了中国官场的许多情报,从而参与到更多的借款活动中。


 在天津分行成立之前,汇丰提供给清政府的借款前后不过四笔,总额仅1200万两;但自从天津分行成立后,汇丰的借款从大清政府到北洋政府,前后数目大得惊人,从1881年至1927年的47年之间,汇丰提供的借款共有78笔,累计达到33848万两。这些借款,多数是以关税和盐税所担保,于是这两大中央税款的存管权,也落入汇丰之手。


 天津分行的另一大业务是存款,起初并不理想。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间,庆亲王奕劻遭御史蒋式瑆弹劾,举报其私存在汇丰银行款项有120万两,慈禧太后令都御史清锐、军机大臣鹿传霖前往彻查,汇丰银行以“往来帐目,不以示人”为由,拒绝查账,并否认与奕劻有来往。此事一出,为汇丰银行做了一次大广告,从此很多人都将汇丰视作藏匿赃款的安全可靠之所,有的甚至连低微利息都不要,反而宁愿给保管费。从清朝政府的王公贵族、达官显要,到北洋政府的官僚、军阀,莫不把自己剥削、搜刮、贪污、中饱所得,竞相存入汇丰银行,托庇洋人保管,甚至蔚然成风。天津汇丰银行的存款数目已无从查考,但有几个争端,或可说明很多问题:


 其一,天津汇丰银行成立后,李鸿章曾存有巨款。至李鸿章去世后,买办吴懋鼎将其存款150万两提出交给其长子李经方,但其子则谓存款不止此数,发生纠纷。


 其二,北洋政府贿选总统曹锟,将横征暴敛所得多交由其弟曹锐经营,并存入天津汇丰银行,为求稳妥,言明全凭曹锐亲笔签署支付。1924年冯玉祥北京政变,曹锟被囚,曹锐自杀。后来曹锟被释提款,该行以无曹锐亲笔签署给予拒绝,几经交涉,毫无结果。


 从中可知,汇丰银行在存款方面所吞没的钱,也是不计其数。


 此外,天津汇丰银行还垄断了天津外汇市场,全部外汇交易均以该行每天公布的兑换比率牌价为准。


 汇丰银行亦发行有天津地名券,但为数甚微,其钞票实物一般多为样本券,而流通票存世极为稀少。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家政权重心南移。汇丰银行天津分行的地位也因此迅速下滑,其业务也随之一落千丈。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天津分行被日军查封停业,次年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占用其行址营业。1945年抗战胜利,天津分行复业。1949年初,天津解放,天津分行停业清理而告结束。


 

钞 票 忆 乡 情


江南 · 听雨轩


 香港集趣堂所珍藏的这枚“香港上海汇丰银行1920年天津地名伍圆券”,原本乃是笔者所旧藏。余向来对洋商客钞涉猎甚少,珍视此钞的缘故,只是其上的一处风景而已。如图所示的这个古建筑,乃是笔者家乡的“镇海孔庙”。


       镇海,乃是浙东门户、文化乡邦。自明、清两代以来,便一直深受浙东学派王阳明、黄宗羲等儒学大师的思想影响,推崇“知行合一”和“公天下”的学术主张,文风淳朴,乡学严谨,故近代以来人才辈出,地灵人杰。镇海孔庙,位于今城关鼓楼东路镇海中学内。其始建于北宋雍熙二年(985年),原名“先圣殿”,后至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毁于兵燹。庆元六年(1195年)县令韩永德在原址重修,更名“大成殿”,嗣后又配建大成门、明伦堂、杏坛、池等,始统称孔庙。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遭毁,县令丁鸿阳又倡导重建,嗣后又数经修葺。

   


1843年英国人笔下的镇海孔庙


       清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在镇海口之役期间,守土将领常集于大成殿商议军务大计。尤其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8月英军进犯我东南沿海,920日英舰30余艘集结象山、定海、镇海洋面。时任督办浙江军务的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急率官兵星夜赴镇海,1010日裕谦亲自上城门擂鼓督战,鼓舞士气,然终因防御力薄,在总兵谢朝恩战死、提督余步云逃跑,金鸡、招宝两山丢失、镇海城破的情况下,裕谦自感大势已去,乃下城嘱副将把钦差大臣印信送往巡抚刘韵柯处,将预立遗嘱交亲兵送家属后,淡然谒拜文庙,投泮池而自尽殉国。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邑人盛炳纬等集资大修,又浚殿前泮池,缭以石砌,跨三桥曰“水桥”,时镇海县学亦设于内,故乡人又称文庙。1911年,盛等再集资兴建镇海县中学堂于殿东侧,规模颇宏,后又毁于战火。1945年抗战胜利,镇海县中于次年初迁回县城,因原校舍已毁,乃复学于孔庙。“文革”期间,孔庙又惨遭破坏,且一度被改作工厂车间。至1989年虽经大修,但早已面目全非了。


 镇海孔庙之规模如何,或可参见在民国时期的《镇海县志》,书中载到:“大成殿五楹,翼左右各一楹。南向殿门中六扉,两旁各四扉,翼前后各设门二扉,后可达明伦堂。殿左右均有趋廊可达两庑,殿下东西分列两庑,各十间一弄。殿前为庭,庭广如殿,长如庑,中石为露台,庭尽为门三,门各二扉,额曰大成门。门东为名宦祠三间,又东一间为弄,三间为更衣厅,门西三间为乡贤祠,又西为弄一间,为更衣厅三间。距门前丈余为泮池,缭以石砌,跨以石桥三,中左右各筑石路曰甬道。池西为杏坛,池东北为门,一座二扉,东向行香由此出入。池南为棂星门,以石为柱楣,三座六扉,门前直出,护以石栏,门内外隙地多栽柏,东西围以墙,墙之南与石栏相近处,各建台门一座二扉,额其东曰“德配天地”,西曰“道冠古今”。又墙址面南处,立下马牌二,栏外为石路,路之东南隅为文笔峰,路西建石坊,一曰“起风”,东如之曰“腾蛟”。路南为砚池,屏石四周。又南为照墙,上书“宫墙万仞”四字,墙外为濠河。殿后为明伦堂三间,翼左二间,右一间,前为庭,庭东北为夹道,可达东庑,与东庑相接处,有门一间,额曰“礼门东向”。门北首斋舍九楹,门外循墙而南,有甬路一条,旧称柳巷。路尽为门一间,额曰“镇海县学”,即学门也。”可惜这个记载中的壮观场面,早已是东山不复、一去不返矣!


 汇丰银行纸币上的“镇海孔庙”, 其图案乃取自1843年英国伦敦出版的大型铜版画册《China, The Scenery, Architecture, and Social Habits of That Ancient Empire》(中国:那个古代帝国的风景、建筑和社会风俗)一书,画的原名是“First Entrance Gate to the Temple of Confucuis, Ching-hai”(可译为“镇海·孔夫子庙入口的第一个大门”)。这幅画是英国画家托马斯·阿罗姆(Thomas Allom)根据当时来访者的素描稿,而再重新加以描绘的。揣测素描画的第一作者,无非就是十九世纪初到访过镇海的耶稣会传教士、马戛尔尼使团成员,或是英国阿美士德号调查船成员,以及在鸦片战争时占领宁波和舟山的英国军队成员。


 此枚汇丰银行1920年天津地名伍圆券,余乃二十年前得于津门一前辈处,后因集趣堂老友数年来屡加情商,无奈之下只得慨然以之成全。今日复见此物,睹钞忆旧,故酒后涂鸦,不忘乡情,兼记钞谊,附笔为之感念!

 

     

 

关于阳明联系我们拍品征集诚聘英才拍卖规则帮助中心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上海阳明拍卖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 021-63308060 (工作日 9:30-18:00)    沪ICP备14040631号-1
COPYRIGHT © 2014 YANGMINGAUCTIO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