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南 新 四 军 抗 币 珍 品
——记惠农银行币
镇海·蔡小军
1938年夏,陈毅、粟裕等先后率领新四军第一、二支队和先遣队挺进苏南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至年底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随后又分兵东进、北上,发展淞沪和苏中地区,至1939年12月成立中共苏皖区委员会。
1941年皖南事变后,苏南地区的抗日武装整编为新四军第6师,谭震林任师长兼政治委员。4月,中共苏皖区委和路东特委合并,成立中共江南行政委员会,谭震林兼任书记,何克希任主任。同时,成立江南行政委员会财经办事处,主任李建模,下设金融科负责金融工作及对敌货币斗争。
1942年春,江南行政委员会财经办事处开始筹建惠农银行,这是新四军在苏南地区创建的第一家银行。5月,惠农银行在丹阳延陵镇成立,李建模兼任行长,孔朗任副行长,下设办事处和兑换所。同时,通过地下党关系,请上海一位姓李的技术员设计壹元惠农币票版,并进行微缩和制版。
惠农银行成立后,先发行伍角、壹圆2种流通券,准与法币等值流通。后来,又发行壹圆、伍圆、拾圆3种纸币,据说共发行15万元,规定每1元兑换法币5元。这些纸币一度流通于茅山东部和金坛、溧阳、溧水、江宁、句容、丹阳、丹徒、武进等地。
1943年在“反清乡”、“反扫荡”开始时,中共苏皖边区党委于5月6日作出《关于五、六两个月财经工作的紧急决定》,其中规定:“惠农币由财经机关定期收回,至于一元、五角惠农流通券则仍然保持流通,但不得公开宣布。惠农银行不取消,名义仍保留。”至10月,斗争形势紧张,区党委决定精简惠农银行机构,收回所发钞券,不久即全部收回。
关于惠农银行的纸币,若从实物角度研究,亦可分为两类:
一是先期发行的流通券,全称为“惠农银号流通券”,分伍角和壹圆2种面额。初期的流通券对外使用银号名义,而且将钞票的年份也印成1940年版,其目的是为了混淆视听,便于隐蔽斗争。其中伍角券迄今未见实物,壹圆券除本次拍卖的这枚外,笔者之前仅见过2枚,其中最早发现的第1枚原为著名货币学家彭信威先生旧藏,后归于许廷先前辈,至许氏病故后,其家人将藏品交付北京嘉德2003年7月春季钱币拍卖会中,此钞昔年即以11000元人民币高价成交,据闻乃由上海某知名革命根据地货币收藏家慧眼收入典藏。
二是第二版发行的“惠农银行”纸币,分壹圆、伍圆、拾圆3种面额,其中:壹圆券乃利用原“惠农银号流通券”改造加盖发行,图片仅见于江苏省钱币学会发行的《江苏钱币》杂志中;伍圆和拾圆券为1942年版,目前所知各仅有1枚,为中国钱币博物馆藏品,1993年曾有专文发表于《中国钱币》杂志中。
在新四军各区发行的抗币中,惠农银行的纸币存世最为罕见,其因在于流通时间短暂,加之回收十分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