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 谈 民 初 四 公子
(镇海)蔡小军
自战国时代有(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四大公子”以来,历朝历代都喜欢将当时风流倜傥、冠绝一时的贵胄子弟,合而誉为几大公子。但公子与才子之间,还是有所差异,公子是在才子的基础上,再增加了出身门第的要求,继而成为贵族豪门中杰出人才之专用称谓。
到了民国初年,京、津、沪上层社会曾把当时颇具传奇色彩的四位豪门子弟,誉为“民国四公子”,他们分别是袁世凯之子袁克文(寒云)、末代皇帝溥仪之族兄溥侗、张謇之子张孝若、张镇芳之子张伯驹。这四位公子,绝无衙内般的张扬和跋扈,反而尽得文采风流之古风,甚至颇得社会与时人之赞赏。
袁克文(1889-1931年),字豹岑,号寒云,乃大总统袁世凯次子。自幼熟读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琴棋书画俱是行家。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生活放浪不羁,乃触怒其父,逃往上海,又为避长兄克定之谋害,居然加入青帮,在上海、天津等地开设香堂广收门徒。其一生挥金如土,时常穷困潦倒,却从不求助于政坛过客,仅靠清俊超逸之书法,公开登报卖字,居然求者盈门。临终之时,穷至无力办丧,但全天津的青帮、妓女、和尚、道士、尼姑、喇嘛等均赶来送葬,万人空巷,轰动一时。
爱新觉罗·溥侗(1877-1952年),字后斋,号红豆馆主,清宗室子弟,世袭镇国将军。自幼在上书房按部就班读习经史,学作诗文,钻研琴、棋、书、画,收藏金石、碑帖,精于治印,酷爱剧艺。对于昆、京艺术,生、旦、净、末、丑兼工,并对戏剧音乐如笛、二胡、弦子、琵琶等无所不通,成为京剧第一大名票,世人尊称“侗五爷”。
张孝若(1898-1935年),其父张謇乃晚清状元,自幼家学渊源,少年即由当地名士悉心调教国学,后入读青岛东方大学、上海震旦学院。20岁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归国后襄助其父办理各项实业,先后任大生纱厂董事长、大达轮船公司总经理、淮南盐垦公司常务董事长、淮海实业银行总经理等职。1922年,黎元洪任命其为考察各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瑞士、日本)实业专使,周游欧美。1926年张謇去世后,回乡主持其父各项实业,并任南通师范学校校长。1935年10月17日突遭仆人暗杀,惨死于上海寓所。
张伯驹(1898-1982年),乃袁克文之表弟,自幼天性聪慧,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享有“神童”之誉。初入军界,后投身金融界,任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一生醉心于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经他手蓄藏的中国历代顶级书画名迹(例如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游春图》、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唯一真迹《上阳台帖》等)见诸其著作《丛碧书画录》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称为“天下第一藏”,后悉数捐献给国家。
至民国十年后,“四公子”则易名为段祺瑞之子段宏业(以围棋而著称)、孙中山之子孙科、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卢永祥之子卢筱嘉(以共舞台事件,绑架上海大亨黄金荣而名震一时)。然这四位新贵(若称“衙内”,恐更合适),实乃仰仗其父之声威,仅以风流荒唐而招摇于世。若与前者相比,简直就是云泥之别,又岂可同日而语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