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官商钱局之初探
(镇海)蔡小军
呼伦贝尔,位于黑龙江西部和内蒙古东北部,以呼伦、贝尔两湖而得名,其地东据兴安岭,西以额尔古纳河与俄国为界,北连黑龙江,南以兴安岭的索岳尔济山为界,与锡林郭勒盟、哲里木盟、兴安盟部分接壤,西南与蒙古车臣汗部交界,境内的呼伦贝尔草原乃世界四大草原之一。
秦汉之时,匈奴征服东胡族,统一北方草原,呼伦贝尔成为左贤王庭辖地。至公元一世纪,拓跋鲜卑族取代匈奴统治,建立鲜卑部落联盟,并由此入主中原,创建北魏王朝。其后,在回纥、突厥及辽代的契丹、金代的女真族相继统治之时,蒙古诸部也在当地悄然兴起。1214年,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草原后,将呼伦贝尔草原的大部分地区分封给他的大弟拙赤·哈撒尔。1288年,诸王封地纳入元朝行省,呼伦贝尔的岭西地区划入岭北行省和林路管辖,岭东划入中书省泰宁路和辽阳行省山北辽东路管辖。元亡后,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退守蒙古草原,而先后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是元顺帝的后裔和成吉思汗大弟后裔,直至归附后金。清朝建立后,由鄂温克、达斡尔、巴尔虎蒙古、鄂伦春人组成的布特哈八旗兵、索伦八旗兵和巴尔虎八旗兵,勇猛善战,镇守边疆,为防御沙俄入侵、保障草原安宁做出了贡献。
1911年底,沙俄乘辛亥革命之际,策动蒙古活佛哲布尊巴丹在库伦宣布独立,并煽动呼伦贝尔地区的蒙古王公率众叛乱,脱离中国。1912年初,在沙俄驻呼伦贝尔领事乌萨蒂的操纵和指使下,额鲁特旗总管胜福、陈巴尔虎旗总管车和扎、索伦旗总管成德等人,调集附近各旗蒙兵1000人,以“大清帝国义军”的名义发动叛乱。1月15日,叛乱武装在俄军暗助下,进入呼伦(今海拉尔)城内,占领官署,宣告“独立”,并成立了“自治政府”,宣称"恢复满清时代之副都统衙门,以为呼伦贝尔临时最高机关"。哲布尊丹巴授胜福以“参赞大臣”头衔,作为伪“大蒙古国”驻呼伦的“总督”。
2月4日,沙俄以“马步兵二千余名,大炮六尊,并残败蒙兵二百余名”,协助胜福进犯胪滨城(今满洲里),继而控制呼伦贝尔全境。沙俄制造呼伦贝尔“独立”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侵占中国领土、掠夺呼伦贝尔丰富的经济资源。在谋划独立的同时,沙俄连续与伪政权签订了采伐、开矿、筑路等40余项合约,取得许多特权,甚至占有呼伦、满洲里两地的全部资源。
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1915年6月7日,中国政府与沙俄正式签订《中蒙俄协约》,9日哲布尊巴丹宣布外蒙取消独立而自治。11月6日,中国政府又与沙俄签订《中俄关于呼伦贝尔之协定》(亦称《呼伦条约》),其主要内容是:呼伦贝尔成为“特别区”,名义上仍由中国政府节制,受黑龙江省长监督,中国有派任地方行政官吏职权,但不得驻军,承认沙俄在“特别区”享有特殊地位,承认原自治政府与沙俄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等。
俄国十月革命后,当地的沙俄影响力顿失,原呼伦贝尔副都统胜福也已病故,这为取消呼伦贝尔“独立”创造了有利条件。1920年2月3日,新任呼伦贝尔副都统贵福及蒙旗代表联名上书,呈请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转北洋政府,要求取消“特别区”称号。1920年1月28日,北洋政府“大总统令”取消呼伦贝尔特别区及中俄会订条约,重归黑龙江省管辖。
呼伦贝尔官商钱局成立时间不详,有国外资料称其成立于1917年,时值沙俄羌帖混乱不堪之时。该局共发行有伍角、壹圆、叁圆、伍圆、拾圆、贰拾伍圆、壹佰圆6种纸币,票上年份为“民国八年七月”至“民国九年二月”不等。其中:
八年版伍角至拾圆面额,票上均印有“当通用俄帖兑换行使”,后有部分则在票上又加盖“每圆当银壹分行使”红字(实物可另分红色号码、黑色号码等不同版式);
而贰拾伍圆、壹佰圆及九年版拾圆,则票上改印“每圆当银壹分行使”,其因在于仅仅几个月后,羌帖已经几乎沦为废纸了。
此外,还见有一种“呼伦贝尔蒙旗商业钱局”壹佰圆,为民国八年十二月版,其图案与官商钱局相同。
当时,银币1元为银7钱2分,而此券却每元当银1分,可见币值很低,当然这是受了羌帖严重贬值的缘故。
该局结束之情形,在史料中也未见记载,相信乃因时局变化而停办告终。1919年后,黑龙江广信公司也发行了呼伦地名的现大洋票,彻底改变了当地货币的流通状况。